1919年,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山西医学传习所诞生在古城并州,开创了山西医学教育的先河,在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多次更名易址。1953年,山西医学院独立建校。1957年,第一附属医院在校区新址旁落成开诊,历经六十载风雨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位列中国百强榜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建院伊始,从湘雅、从同济、从北医,从五湖四海来院的建设者们,抱定执着的信念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三尺讲坛、诊室病房、无影灯下,用忠诚和奉献共同谱写着生命之歌、奋进之歌、爱的颂歌。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占地面积70176平方米, 医用建筑面积143161平方米,编制床位3000张,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门急诊人数126万余人次,为山西省同类医院之首。 医院拥有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人才。拥有全球首台II大成者·数字PET/CT、山西省首台“多层”静音高端磁共振仪——西门子3.0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身热断层扫描(TTM)、华北地区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院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妇科和普通外科等科室广泛运用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OSA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等高精尖技术,开展了“渐冻人”手术、肝移植等数十项高难度手术,在脏器移植、介入治疗、微创手术、急危重症救治等领域不断突破。医院拥有高级职称530余人,博士后培养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白求恩式好医生1人,中国好医生1人,中国好护士1人,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和国家级学会任职238人次,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5人,山西名医16人,山西省名老中医5个。 医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20个世纪60年代,积极落实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把为基层培训各科专科医生当作义不容辞的任务,组织精干队伍组成巡回医疗组,到基层医疗单位进行传、帮、带,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为当地医院培养医务人才。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一院人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忘我的牺牲诠释着“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1975年开始,医院开始选派赴非洲援外医疗队,先后向喀麦隆、多哥、吉布提等非洲国家派出优秀和有经验的医生执行援外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现在,医院又推行“一站式”多学科综合门诊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了以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术后快速康复(ERAS)、精准医疗等为核心内容的诊疗模式;坚持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水平,实现了院本部疑难杂症为主、分院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在山西南中北互联互通。 医院以建设成为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出发点,以创建学术型、研究型、智慧型、人文型医院为目标,跟踪医学科学前沿,突出重点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构筑平台高地,营造学术氛围,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专科、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交流平台为依托,引领更多的学科实现新的跨越,进入高水平发展快车道。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拥有国家卫健委内镜培训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精神卫生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获批“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有12项课题中标,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是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覆盖所有学科;获批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十二五”专项重大项目合作中心、院士工作站。 作为全省医疗卫生战线的领头雁,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各学科综合指数排行榜”百强,“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连续五年入围“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百强榜;成立了山西省首家癫痫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顺利通过第四批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的认证;位列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百强医院,成为省内首家摘取“五星”认证的医院;全省首家通过HIMSS六级评审,全面实现了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建成全省首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促使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入选“上海合作组织医院合作联盟成员”,是山西省唯一被授予“医院人文建设实践基地”的单位;喜获“2018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品管圈项目在“第三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暨2018中国质量奖交流会”荣获一等奖;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成果和殊荣;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等比武竞赛中屡次摘金夺桂;获得首批国家级日间手术试点医院、荣获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称号,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医院以“敬畏生命、救死扶伤”为院训,树立“以文化为引领,以医疗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推进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理念,推行“十个一”文化建设方案,即:一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报;一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刊;一网站、一微信平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一短信平台:医院党风廉政短信平台;一广播电视系统,医院广播电视台;一文化长廊,医院文化长廊;一影像片,医院形象宣传影像片;一画册,医院形象宣传画册;一院史馆,医院历史文化博物馆;一文体中心,医院文体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院人弘毅笃行,勇担使命,为建设健康山西、健康中国而不懈奋斗。
1919年,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山西医学传习所诞生在古城并州,开创了山西医学教育的先河,在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多次更名易址。1953年,山西医学院独立建校。1957年,第一附属医院在校区新址旁落成开诊,历经六十载风雨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位列中国百强榜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建院伊始,从湘雅、从同济、从北医,从五湖四海来院的建设者们,抱定执着的信念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三尺讲坛、诊室病房、无影灯下,用忠诚和奉献共同谱写着生命之歌、奋进之歌、爱的颂歌。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占地面积70176平方米, 医用建筑面积143161平方米,编制床位3000张,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门急诊人数126万余人次,为山西省同类医院之首。
医院拥有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人才。拥有全球首台II大成者·数字PET/CT、山西省首台“多层”静音高端磁共振仪——西门子3.0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身热断层扫描(TTM)、华北地区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院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妇科和普通外科等科室广泛运用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OSA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等高精尖技术,开展了“渐冻人”手术、肝移植等数十项高难度手术,在脏器移植、介入治疗、微创手术、急危重症救治等领域不断突破。医院拥有高级职称530余人,博士后培养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白求恩式好医生1人,中国好医生1人,中国好护士1人,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和国家级学会任职238人次,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5人,山西名医16人,山西省名老中医5个。
医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20个世纪60年代,积极落实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把为基层培训各科专科医生当作义不容辞的任务,组织精干队伍组成巡回医疗组,到基层医疗单位进行传、帮、带,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为当地医院培养医务人才。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一院人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忘我的牺牲诠释着“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1975年开始,医院开始选派赴非洲援外医疗队,先后向喀麦隆、多哥、吉布提等非洲国家派出优秀和有经验的医生执行援外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现在,医院又推行“一站式”多学科综合门诊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了以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术后快速康复(ERAS)、精准医疗等为核心内容的诊疗模式;坚持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水平,实现了院本部疑难杂症为主、分院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在山西南中北互联互通。
医院以建设成为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出发点,以创建学术型、研究型、智慧型、人文型医院为目标,跟踪医学科学前沿,突出重点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构筑平台高地,营造学术氛围,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专科、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交流平台为依托,引领更多的学科实现新的跨越,进入高水平发展快车道。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拥有国家卫健委内镜培训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精神卫生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获批“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有12项课题中标,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是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覆盖所有学科;获批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十二五”专项重大项目合作中心、院士工作站。
作为全省医疗卫生战线的领头雁,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各学科综合指数排行榜”百强,“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连续五年入围“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百强榜;成立了山西省首家癫痫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顺利通过第四批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的认证;位列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百强医院,成为省内首家摘取“五星”认证的医院;全省首家通过HIMSS六级评审,全面实现了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建成全省首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促使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入选“上海合作组织医院合作联盟成员”,是山西省唯一被授予“医院人文建设实践基地”的单位;喜获“2018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品管圈项目在“第三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暨2018中国质量奖交流会”荣获一等奖;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成果和殊荣;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等比武竞赛中屡次摘金夺桂;获得首批国家级日间手术试点医院、荣获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称号,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医院以“敬畏生命、救死扶伤”为院训,树立“以文化为引领,以医疗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推进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理念,推行“十个一”文化建设方案,即:一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报;一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刊;一网站、一微信平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一短信平台:医院党风廉政短信平台;一广播电视系统,医院广播电视台;一文化长廊,医院文化长廊;一影像片,医院形象宣传影像片;一画册,医院形象宣传画册;一院史馆,医院历史文化博物馆;一文体中心,医院文体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院人弘毅笃行,勇担使命,为建设健康山西、健康中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