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即将过去,暑气渐渐消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逐渐从炎热向凉爽过渡,但受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此时,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养生应放在调整阴阳平衡、养肺润燥、收敛神气等方面。 一、食养原则 处暑之后,气候逐渐干燥,燥邪易伤肺津。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侵袭,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莲藕等。 二、饮食调理及食谱 1.控量: 2拳量蔬菜:每餐绿叶菜+菌菇(如菠菜、平菇)占半盘,膳食纤维促代谢。 1拳量蛋白质:水煮蛋/虾仁/豆腐(低脂高蛋白,增强饱腹感)。 1拳量主食:杂粮饭(糙米+燕麦+藜麦)或红薯/玉米,替代精米白面。 2.食疗药材和食谱 食疗粥——百合莲子粥 食材配方:百合20g、莲子15g、大米100g、冰糖适量。 食疗功效:养心安神、润肺止渴,适合秋季早晚食用。 食疗茶方——紫苏陈皮茶 食材配方:紫苏叶5g、陈皮3g,开水冲泡。 食疗功效:理气化痰、缓解秋凉引起的咳嗽、腹胀。 三、运动管理 起床后:喝300ml温水(加1小勺苹果醋,促进排便)+顺时针揉腹5分钟。早餐后:晒背10分钟(背对阳光,补阳气促代谢,适合阳虚体质)。 四、体质调理 1.湿热体质(口苦、舌苔黄腻) 宜:多吃赤小豆、茯苓、芹菜(清热利湿),喝玉米须茶(降血糖、消水肿)。 忌:羊肉、榴莲等热性食物,避免加重湿热。 2.脾胃虚寒体质(怕冷、腹泻) 宜:生姜红枣茶(早餐后喝)、山药炖鸡汤(温中散寒),炒菜加少量胡椒粉。 忌:西瓜、苦瓜等寒凉食材,水果可蒸熟后吃(如蒸苹果)。 3.阴虚体质(口干、失眠) 宜:桑葚、枸杞、玉竹(泡水或煲汤),晚餐吃百合炒芦笋(滋阴降火)。 忌:咖啡、烈酒、辛辣食物,避免耗伤阴液。 五、饮食禁忌 处暑后暑热渐退,凉茶苦寒易伤阳气,非必要可不喝;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一些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如西瓜、甜瓜等,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尤其是脾胃虚寒者需慎食。此外,处暑后天气干燥,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辛辣烧烤食品性热,烹饪中又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要避免食用。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即将过去,暑气渐渐消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逐渐从炎热向凉爽过渡,但受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此时,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养生应放在调整阴阳平衡、养肺润燥、收敛神气等方面。
一、食养原则
处暑之后,气候逐渐干燥,燥邪易伤肺津。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侵袭,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莲藕等。
二、饮食调理及食谱
1.控量:
2拳量蔬菜:每餐绿叶菜+菌菇(如菠菜、平菇)占半盘,膳食纤维促代谢。
1拳量蛋白质:水煮蛋/虾仁/豆腐(低脂高蛋白,增强饱腹感)。
1拳量主食:杂粮饭(糙米+燕麦+藜麦)或红薯/玉米,替代精米白面。
2.食疗药材和食谱
食疗粥——百合莲子粥
食材配方:百合20g、莲子15g、大米100g、冰糖适量。
食疗功效:养心安神、润肺止渴,适合秋季早晚食用。
食疗茶方——紫苏陈皮茶
食材配方:紫苏叶5g、陈皮3g,开水冲泡。
食疗功效:理气化痰、缓解秋凉引起的咳嗽、腹胀。
三、运动管理
起床后:喝300ml温水(加1小勺苹果醋,促进排便)+顺时针揉腹5分钟。早餐后:晒背10分钟(背对阳光,补阳气促代谢,适合阳虚体质)。
四、体质调理
1.湿热体质(口苦、舌苔黄腻)
宜:多吃赤小豆、茯苓、芹菜(清热利湿),喝玉米须茶(降血糖、消水肿)。
忌:羊肉、榴莲等热性食物,避免加重湿热。
2.脾胃虚寒体质(怕冷、腹泻)
宜:生姜红枣茶(早餐后喝)、山药炖鸡汤(温中散寒),炒菜加少量胡椒粉。
忌:西瓜、苦瓜等寒凉食材,水果可蒸熟后吃(如蒸苹果)。
3.阴虚体质(口干、失眠)
宜:桑葚、枸杞、玉竹(泡水或煲汤),晚餐吃百合炒芦笋(滋阴降火)。
忌:咖啡、烈酒、辛辣食物,避免耗伤阴液。
五、饮食禁忌
处暑后暑热渐退,凉茶苦寒易伤阳气,非必要可不喝;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一些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如西瓜、甜瓜等,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尤其是脾胃虚寒者需慎食。此外,处暑后天气干燥,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辛辣烧烤食品性热,烹饪中又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要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