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立秋

发布时间: 2025-08-07 16:31   发布人:   文章来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首个节气,通常在每年阳历8月7至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立”,为开始之意;“秋”,为禾谷成熟。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呈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特点。此时暑热未消,“秋老虎”可能偶尔来袭,但整体趋势是暑气渐退,阴气渐生。

一、食养原则

此时食养应遵循“润燥、补肺、健脾、祛暑”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汁,多吃酸味收敛之品,少辛辣燥热,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二、饮食调理及食谱

1.多吃低卡高纤食材

蔬菜:西蓝花、芹菜、冬瓜(水分高、膳食纤维丰富,增强饱腹感)。

菌菇:香菇、平菇(低热量高蛋白,提升代谢)。

水果:苹果、柚子(低GI值,避免糖分堆积)。

2.蛋白质优先

选择鸡胸肉、鱼肉、豆腐、鸡蛋,增加肌肉量(肌肉消耗热量更多)。

3.润燥不腻原则

选择银耳、百合、莲子替代高糖甜品;喝温蜂蜜水(少量)代替奶茶。

4.食疗药材和食谱

百合的食疗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可煮粥、煲汤或与银耳同炖。

沙参的食疗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煲汤时加入,如沙参玉竹老鸭汤。

陈皮的食疗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用于泡茶、煲粥等,如陈皮粥、陈皮炖肉等。

食谱——百合银耳莲子粥

食材配方:百合20g、银耳15g、莲子10g、大米50g、冰糖适量。

食疗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因秋季干燥引起的燥咳、失眠者。

食谱——山药莲子芡实粥

食材配方:山药20g、莲子10g、芡实10g、小米50g。

食疗功效: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便溏等症状。

三、运动管理

有氧:快走、慢跑、骑自行车(20-30分钟/次,每周4-5次,促进脂肪燃烧)。

抗阻:哑铃、弹力带、瑜伽(如战士式、平板支撑),每周2-3次,增肌塑形。

户外推荐:爬山、打太极(顺应秋高气爽,调节身心)。

四、体质调理

1.虚寒体质:避免过度节食,可适量吃小米粥、生姜红枣茶(温补脾胃,提升代谢)。

2.湿热体质:多喝冬瓜荷叶茶、赤小豆薏米水(祛湿消肿,但薏米需炒制去寒)。

五、饮食禁忌

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以防伤阴加重秋燥。避免生冷油腻,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不宜过早大量进补温热食材,需根据天气逐渐调整。顺应立秋节气特点,科学食养,调和身体与自然节律,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返回

健康资讯

搜索 导航

“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立秋

发布时间: 2025-08-07 16:31: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首个节气,通常在每年阳历8月7至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立”,为开始之意;“秋”,为禾谷成熟。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呈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特点。此时暑热未消,“秋老虎”可能偶尔来袭,但整体趋势是暑气渐退,阴气渐生。

一、食养原则

此时食养应遵循“润燥、补肺、健脾、祛暑”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汁,多吃酸味收敛之品,少辛辣燥热,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二、饮食调理及食谱

1.多吃低卡高纤食材

蔬菜:西蓝花、芹菜、冬瓜(水分高、膳食纤维丰富,增强饱腹感)。

菌菇:香菇、平菇(低热量高蛋白,提升代谢)。

水果:苹果、柚子(低GI值,避免糖分堆积)。

2.蛋白质优先

选择鸡胸肉、鱼肉、豆腐、鸡蛋,增加肌肉量(肌肉消耗热量更多)。

3.润燥不腻原则

选择银耳、百合、莲子替代高糖甜品;喝温蜂蜜水(少量)代替奶茶。

4.食疗药材和食谱

百合的食疗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可煮粥、煲汤或与银耳同炖。

沙参的食疗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煲汤时加入,如沙参玉竹老鸭汤。

陈皮的食疗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用于泡茶、煲粥等,如陈皮粥、陈皮炖肉等。

食谱——百合银耳莲子粥

食材配方:百合20g、银耳15g、莲子10g、大米50g、冰糖适量。

食疗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因秋季干燥引起的燥咳、失眠者。

食谱——山药莲子芡实粥

食材配方:山药20g、莲子10g、芡实10g、小米50g。

食疗功效: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便溏等症状。

三、运动管理

有氧:快走、慢跑、骑自行车(20-30分钟/次,每周4-5次,促进脂肪燃烧)。

抗阻:哑铃、弹力带、瑜伽(如战士式、平板支撑),每周2-3次,增肌塑形。

户外推荐:爬山、打太极(顺应秋高气爽,调节身心)。

四、体质调理

1.虚寒体质:避免过度节食,可适量吃小米粥、生姜红枣茶(温补脾胃,提升代谢)。

2.湿热体质:多喝冬瓜荷叶茶、赤小豆薏米水(祛湿消肿,但薏米需炒制去寒)。

五、饮食禁忌

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以防伤阴加重秋燥。避免生冷油腻,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不宜过早大量进补温热食材,需根据天气逐渐调整。顺应立秋节气特点,科学食养,调和身体与自然节律,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