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医心向党 同心守“沪”,山西省人民医院圆满完成援沪任务

发布时间: 2022-06-01 17:29   发布人:   文章来源: 山西省人民医院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援沪期间经常能听到医疗队员说的一句话。出征87名队员,其中51名共产党员,在36天的攻坚战疫中,山西省人民医院援沪队员用初心使命支撑起坚强的战斗堡垒,圆满完成各项援沪任务。

抵沪后,根据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的文件精神,山西省人民医院51名党员组建为山西省援沪第二临时党支部,山西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姚晓东担任党支部书记,有了党组织,就有了凝聚力,也为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日后艰难的ICU和透析中心支援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山西援沪医疗二队进驻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后,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第一时间到支援医院熟悉情况,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刚刚转为新冠定点医院,收治的老龄危重患者较多,但医院ICU力量薄弱,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导致危重患者滞留在普通病区急需支援。另外,该院血液透析室是静安区较大的透析中心,同样面临人员不足问题,对于需要定期做血透的患者做不到规律透析。

山西援沪医疗二队出发前以方舱组队,ICU专业人数较少,主要包括急诊、呼吸、心内、老年等专业。大家面临着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陌生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陌生的诊疗模式。收治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且病情较重,隔离病区6小时工作制,给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带来了一定困难,大家必须牢牢抱成团,实现舱内舱外对患者病情的动态了解。在一个多月的援沪工作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ICU工作中,有许多有创操作项目和开放气道操作,例如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深静脉穿刺、床旁气管镜检查等。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专业的医生杨飞飞总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急行气管插管,用她自己的话说“顾不了太多,患者要紧”。来自急诊科的牛凯、重症医学病区的曹江红、全科医学科的薛彦,总是当仁不让地为患者做深静脉穿刺。呼吸科医生韩俊几乎包揽了所有床旁气管镜检查,是ICU病房内气管镜操作最多的队员,也是大家最信任的伙伴。

在ICU的工作中,惊心动魄不仅仅在病房内上演,有时也会延续至病房外,队员们需要时不时陪护重症患者外出做检查。在一次外出检查CT的过程中,因为患者躁动,难以配合,又由于隔离病区内无家属陪伴,为了使患者能够顺利安全做完CT,尽快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仝凌说,“我是党员、我是组长,我来”,他让其他队员出去,自己穿上重达20斤的铅衣,陪重症患者一起检查。

哪里需要,哪里上

隔离病区的ICU工作与日常不同,突发情况层出不穷。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还需要面临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偶有队员出现身体不适,但排班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面对难题,牛凯义无反顾替身体不适的队员值了4个班。甚至有一次,他上午刚刚进了6小时的舱,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听说有位队员不舒服,晚上又顶替那名队员再次进舱上班。

“哪里需要,哪里上”的担当不仅仅体现在ICU。在透析组,由于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透析中心人手不足,众多长期透析患者只能一周做一到两次血透,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由罗琰琨主任带领的透析组的到来,大大缓解了透析中心的工作压力,满足了诸多老病号的透析需求,恢复了每周三次的透析节律,并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在线血滤等多种透析模式,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受到了诸多透析病员及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在做好透析工作的同时,透析组一行人还不忘援助ICU,罗琰琨主任带队指导ICU患者床旁血滤的顺利开展,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

压力的“天花板”

隔离病区的工作不易,ICU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最终经历住了诸多考验。按照上海市卫健委的要求,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ICU是国家和上海市卫健委专家组重点指导的科室,国内重症大咖杜斌教授、陈德昌教授、胡锦教授、王胜教授等每周至少两次巡回指导,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也常来指导。

刚进入病房,由于队员们对ICU工作和该院的信息系统不熟悉,加之特殊的工作场所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又比较困难,一开始医疗队的工作并没有得到专家组的认可。面对大家的沮丧情绪,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挥顶住压力,前后多次进入ICU病房,了解大家工作状态。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大家反复学习,掌握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掌握ICU患者的查房要点。她根据张文宏教授的指导凝练出新冠治疗“三药两查一基础(抗病毒、抗炎、抗凝三药,查营养、查氧饱和度,和中医药固本保基)”的关键治疗,指导队员设计关键治疗落实表、重点观察指标动态变化表和新冠肺炎诊疗思路提纲等,这些措施能使大家快速掌握病情,保障治疗效果。

为应对“接力棒式”的特殊工作模式,她还创新性的提出纵向医疗小组和横向值班小组的排班模式,改变了刚开始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值班时,每位医生分管2至3张床,做到了人人职责明确,让每位患者时刻都有熟悉病情的管床医生在病房。医疗小组组长由具有ICU资质的医生担任,全面负责该组患者治疗方案,同时,医疗小组成员建立微信群,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在群里,让每一位组员对所管患者病情变化了然于胸。经过反复调整,ICU医疗工作很快走上正轨。山西援沪医疗二队在一次次的专家巡查指导中获得了认可和肯定,来自上海市十院ICU的王胜教授说“你们虽然不是ICU专业的医生,但在短短时间内干出了ICU的素质!”。在每一次面临困境的时候,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总是及时召开队内会议和党员会议,了解大家思想动态,摸排队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及时调整队内工作模式,为队员们打气、鼓劲,而最大的压力却在她肩膀上扛着,因此,队员们称她为“压力的天花板”。

抗疫工作圆满结束,山西省援沪医疗二队无一人感染,这离不开为做院感保障的李临平主任和她领导的院感小组成员,不管是酒店管理、个人防护、医院防护还是发现患者存在多重耐药菌问题,李临平主任总是第一时间发现、填补漏洞,并且组织院感小组加强监督、保障大家防护安全。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上海抗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拧成一股绳,勇敢担当,克难前行,为此次援沪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返回

战疫先锋

搜索 导航

医心向党 同心守“沪”,山西省人民医院圆满完成援沪任务

发布时间: 2022-06-01 17:29:3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山西省人民医院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援沪期间经常能听到医疗队员说的一句话。出征87名队员,其中51名共产党员,在36天的攻坚战疫中,山西省人民医院援沪队员用初心使命支撑起坚强的战斗堡垒,圆满完成各项援沪任务。

抵沪后,根据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的文件精神,山西省人民医院51名党员组建为山西省援沪第二临时党支部,山西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姚晓东担任党支部书记,有了党组织,就有了凝聚力,也为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日后艰难的ICU和透析中心支援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山西援沪医疗二队进驻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后,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第一时间到支援医院熟悉情况,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刚刚转为新冠定点医院,收治的老龄危重患者较多,但医院ICU力量薄弱,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导致危重患者滞留在普通病区急需支援。另外,该院血液透析室是静安区较大的透析中心,同样面临人员不足问题,对于需要定期做血透的患者做不到规律透析。

山西援沪医疗二队出发前以方舱组队,ICU专业人数较少,主要包括急诊、呼吸、心内、老年等专业。大家面临着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陌生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陌生的诊疗模式。收治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且病情较重,隔离病区6小时工作制,给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带来了一定困难,大家必须牢牢抱成团,实现舱内舱外对患者病情的动态了解。在一个多月的援沪工作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ICU工作中,有许多有创操作项目和开放气道操作,例如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深静脉穿刺、床旁气管镜检查等。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专业的医生杨飞飞总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急行气管插管,用她自己的话说“顾不了太多,患者要紧”。来自急诊科的牛凯、重症医学病区的曹江红、全科医学科的薛彦,总是当仁不让地为患者做深静脉穿刺。呼吸科医生韩俊几乎包揽了所有床旁气管镜检查,是ICU病房内气管镜操作最多的队员,也是大家最信任的伙伴。

在ICU的工作中,惊心动魄不仅仅在病房内上演,有时也会延续至病房外,队员们需要时不时陪护重症患者外出做检查。在一次外出检查CT的过程中,因为患者躁动,难以配合,又由于隔离病区内无家属陪伴,为了使患者能够顺利安全做完CT,尽快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仝凌说,“我是党员、我是组长,我来”,他让其他队员出去,自己穿上重达20斤的铅衣,陪重症患者一起检查。

哪里需要,哪里上

隔离病区的ICU工作与日常不同,突发情况层出不穷。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还需要面临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偶有队员出现身体不适,但排班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面对难题,牛凯义无反顾替身体不适的队员值了4个班。甚至有一次,他上午刚刚进了6小时的舱,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听说有位队员不舒服,晚上又顶替那名队员再次进舱上班。

“哪里需要,哪里上”的担当不仅仅体现在ICU。在透析组,由于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透析中心人手不足,众多长期透析患者只能一周做一到两次血透,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由罗琰琨主任带领的透析组的到来,大大缓解了透析中心的工作压力,满足了诸多老病号的透析需求,恢复了每周三次的透析节律,并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在线血滤等多种透析模式,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受到了诸多透析病员及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在做好透析工作的同时,透析组一行人还不忘援助ICU,罗琰琨主任带队指导ICU患者床旁血滤的顺利开展,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

压力的“天花板”

隔离病区的工作不易,ICU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最终经历住了诸多考验。按照上海市卫健委的要求,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ICU是国家和上海市卫健委专家组重点指导的科室,国内重症大咖杜斌教授、陈德昌教授、胡锦教授、王胜教授等每周至少两次巡回指导,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也常来指导。

刚进入病房,由于队员们对ICU工作和该院的信息系统不熟悉,加之特殊的工作场所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又比较困难,一开始医疗队的工作并没有得到专家组的认可。面对大家的沮丧情绪,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挥顶住压力,前后多次进入ICU病房,了解大家工作状态。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大家反复学习,掌握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掌握ICU患者的查房要点。她根据张文宏教授的指导凝练出新冠治疗“三药两查一基础(抗病毒、抗炎、抗凝三药,查营养、查氧饱和度,和中医药固本保基)”的关键治疗,指导队员设计关键治疗落实表、重点观察指标动态变化表和新冠肺炎诊疗思路提纲等,这些措施能使大家快速掌握病情,保障治疗效果。

为应对“接力棒式”的特殊工作模式,她还创新性的提出纵向医疗小组和横向值班小组的排班模式,改变了刚开始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值班时,每位医生分管2至3张床,做到了人人职责明确,让每位患者时刻都有熟悉病情的管床医生在病房。医疗小组组长由具有ICU资质的医生担任,全面负责该组患者治疗方案,同时,医疗小组成员建立微信群,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在群里,让每一位组员对所管患者病情变化了然于胸。经过反复调整,ICU医疗工作很快走上正轨。山西援沪医疗二队在一次次的专家巡查指导中获得了认可和肯定,来自上海市十院ICU的王胜教授说“你们虽然不是ICU专业的医生,但在短短时间内干出了ICU的素质!”。在每一次面临困境的时候,山西援沪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芸总是及时召开队内会议和党员会议,了解大家思想动态,摸排队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及时调整队内工作模式,为队员们打气、鼓劲,而最大的压力却在她肩膀上扛着,因此,队员们称她为“压力的天花板”。

抗疫工作圆满结束,山西省援沪医疗二队无一人感染,这离不开为做院感保障的李临平主任和她领导的院感小组成员,不管是酒店管理、个人防护、医院防护还是发现患者存在多重耐药菌问题,李临平主任总是第一时间发现、填补漏洞,并且组织院感小组加强监督、保障大家防护安全。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上海抗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山西援沪医疗二队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拧成一股绳,勇敢担当,克难前行,为此次援沪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