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到来,进食不新鲜鱼、虾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鱼、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老百姓餐桌必不可少的美味。有研究显示,增加鱼类摄入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指出,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建议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 如此优质的食物中究竟含有何种成分,竟会引发食用者健康问题? 2024年1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消息,2024年1月11日,罗马尼亚通过RASFF通报越南出口冷冻金枪鱼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组胺”。这也是近期我省这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元凶。 什么是青皮红肉鱼?青皮红肉鱼里怎么会有组胺呢? 青皮红肉鱼,也叫高组胺鱼类,是一类鱼的统称。包括鲐鱼、鲹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这类鱼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表皮呈青黑色,肉呈红色,很好鉴别。 青皮红肉鱼中富含组氨酸,组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因此,青皮红肉鱼是营养丰富的一种鱼类。但如果保存不当,鱼体不新鲜或者腐败,被细菌污染,组氨酸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组胺,且烹饪无法破坏已形成的组胺。组胺含量达到一定量,就会让进食的人发生组胺中毒。 针对青皮红肉鱼中的组胺,我们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要求,每100克青皮红肉鱼组胺含量必须小于40毫克。 青皮红肉鱼中毒后有什么表现? 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很快,潜伏期一般在1小时内,最短的只有5分钟,最长的也不过4小时。主要症状是脸红、头晕、头痛、心慌、脉速、胸闷和呼吸窘迫等,部分人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脸发胀、嘴唇水肿、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等表现。 怎样预防青皮红肉鱼中毒? 1.“三招”学会买。到正规的商场、超市或市场购买。学会三招,选择新鲜的鱼类。一看。新鲜的鱼体表面,鱼鳞附着完整,眼部明亮清澈,且鳃色呈鲜桃红色,腹部完整不破裂。如果鱼体色泽发暗,鱼眼发红,鱼体不完整或有破损,建议不要购买。二闻。组氨酸被分解后,会有臭味,而新鲜的鱼体没有这种味道。三摸。新鲜的鱼体用手指按压,会有弹力感,如触觉发粘、缺乏弹性,建议不要购买。 青皮红肉鱼为海鱼,受地域限制,山西省销售的这类鱼多为冷藏或冷冻产品,非冷藏或冷冻,建议不要购买。 2.“五要点”保安全。购买青皮红肉鱼后要及时加工,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因组胺可以溶于水,鱼切段后,可以用水浸泡几小时。加工中,要遵守“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若发现鱼肉有异味、黏膜脱落等腐败迹象,即使充分清洗或烹煮,也应丢弃——组胺的热稳定性(>150℃分解)使其无法被常规烹饪破坏! 3.低温存储是关键。买回的青皮红肉鱼要冷藏或冷冻存储,避免在室温长期存放或反复冻融。夏季易发生的“组胺”中毒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从购买直至进食前,鱼一直在室温存放,导致鱼体腐败变质,造成了中毒。
随着夏季到来,进食不新鲜鱼、虾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鱼、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老百姓餐桌必不可少的美味。有研究显示,增加鱼类摄入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指出,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建议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
如此优质的食物中究竟含有何种成分,竟会引发食用者健康问题?
2024年1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消息,2024年1月11日,罗马尼亚通过RASFF通报越南出口冷冻金枪鱼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组胺”。这也是近期我省这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元凶。
什么是青皮红肉鱼?青皮红肉鱼里怎么会有组胺呢?
青皮红肉鱼,也叫高组胺鱼类,是一类鱼的统称。包括鲐鱼、鲹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这类鱼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表皮呈青黑色,肉呈红色,很好鉴别。
青皮红肉鱼中富含组氨酸,组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因此,青皮红肉鱼是营养丰富的一种鱼类。但如果保存不当,鱼体不新鲜或者腐败,被细菌污染,组氨酸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组胺,且烹饪无法破坏已形成的组胺。组胺含量达到一定量,就会让进食的人发生组胺中毒。
针对青皮红肉鱼中的组胺,我们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要求,每100克青皮红肉鱼组胺含量必须小于40毫克。
青皮红肉鱼中毒后有什么表现?
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很快,潜伏期一般在1小时内,最短的只有5分钟,最长的也不过4小时。主要症状是脸红、头晕、头痛、心慌、脉速、胸闷和呼吸窘迫等,部分人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脸发胀、嘴唇水肿、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等表现。
怎样预防青皮红肉鱼中毒?
1.“三招”学会买。到正规的商场、超市或市场购买。学会三招,选择新鲜的鱼类。一看。新鲜的鱼体表面,鱼鳞附着完整,眼部明亮清澈,且鳃色呈鲜桃红色,腹部完整不破裂。如果鱼体色泽发暗,鱼眼发红,鱼体不完整或有破损,建议不要购买。二闻。组氨酸被分解后,会有臭味,而新鲜的鱼体没有这种味道。三摸。新鲜的鱼体用手指按压,会有弹力感,如触觉发粘、缺乏弹性,建议不要购买。
青皮红肉鱼为海鱼,受地域限制,山西省销售的这类鱼多为冷藏或冷冻产品,非冷藏或冷冻,建议不要购买。
2.“五要点”保安全。购买青皮红肉鱼后要及时加工,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因组胺可以溶于水,鱼切段后,可以用水浸泡几小时。加工中,要遵守“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若发现鱼肉有异味、黏膜脱落等腐败迹象,即使充分清洗或烹煮,也应丢弃——组胺的热稳定性(>150℃分解)使其无法被常规烹饪破坏!
3.低温存储是关键。买回的青皮红肉鱼要冷藏或冷冻存储,避免在室温长期存放或反复冻融。夏季易发生的“组胺”中毒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从购买直至进食前,鱼一直在室温存放,导致鱼体腐败变质,造成了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