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5-08 15:05   发布人:   文章来源:

晋卫发〔2017〕14号


各相关委、办、厅、局,各市卫生计生委:

    4月24日,经省政府同意,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由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现将全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制定有效措施,尽快抓紧落实,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健康山西建设,明确2017年工作重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健康山西的要求,坚持“六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强化健康扶贫,加快健康山西建设步伐,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全省人民健康。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

1.构架大健康教育体系

——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为基础,以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平台,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基层计生协会为延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健康教育体系。创建2个国家级、9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2.5%。

——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评先选优和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纳入医师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范围。组建山西健康科普专家团队,建立健康山西科普专家库。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全省中小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在校生常规健康体检和各高校新生入学体检工作,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

2.强化塑造健康行为

――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合理膳食指南。启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开展“全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行动”。制定《山西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意见》,构建全省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制度,实现县级精神科(门诊)全覆盖。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逐步扩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加强学校控烟健康教育,认真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逐步降低。

――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要基本形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70%以上。加强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全省村居、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推动全民健身“6565四级工程”建设。加大体育器材安装和场地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市、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城市街道、社区、乡(镇)室外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办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增设医学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等培训内容。

——制定《山西省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研究针对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医体结合方案。

——制订山西省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7—2020年)。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体教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平台,促进全省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在全省开展争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全省大中学生篮球、排球、健美操等十六项体育比赛。

(二)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

1.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调整并及时下达国家项目经费,落实地方政府配套经费。

――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接种服务,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努力达到95%。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报告、救治、管理水平。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冷链设备温度监控全覆盖。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为全省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继续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项目。每市、县均要至少建立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市至少创建1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全省创建100个规范化基层妇女儿童保健门诊,力争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县。开展母婴保健技术规范管理年活动,在全省推广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探索涵盖婚育健康全过程的服务管理模式。

2.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落实“十三五”健康和卫生领域重大发展规划,加强健康扶贫、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疑难病症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等工程建设。

――出台《山西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7-2020)》,构建与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省公共卫生中心和省职业病防治院项目落地。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尽快投用。

――启动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在全省创建一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实施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抓好1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设20个国家级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基地,实施心肺复苏科普进万家精准健康工程。

3.不断强化中医药体系建设

――广泛学习宣传《中医药法》,贯彻落实我省中医药发展各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建设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推广网络。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数据库。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山西中医药大学去筹工作,完成第二批山西省名中医评选。推进中医药传承,建设好一批国医大师、学术流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基层中医馆。

4.不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考核机制,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人群纳入健康管理范围,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创建,积极开展具有我省特色的“关爱女孩行动”。

——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强化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病多发病干预力度,保障妇女健康。

――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建设,鼓励和引导闲置床位较多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或护理院,推进村卫生室与乡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试点,重点扶持培养一批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项目。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入保,在全省推广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权益,实现医养结合机构平安运行。规划建设以老年康复和老年科全科为核心特色的二级康复医院,和以慢性病管理为特色的一级综合医院,服务社区老年人。全省30%三级综合医院、10%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以及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

――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制定出台《山西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在全省启动残疾预防重点干预项目,为3000名0-6岁初筛阳性儿童提供残疾复筛和诊断服务,对2.5万名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为7000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为10万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保障

1.建立健全医保体系

——推进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六统一”。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由县级统筹提高到市级统筹。不断提升全民医保实际报销比例。

——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保按病种付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达到100种以上。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对接,基本实现我省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推进个人税优健康险发展。探索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开展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试点工作。

2.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体系

——落实基本药物配备和优先使用制度,对县域内药品供应保障实行“五统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率以市为单位整体不低于90%,力争达到95%。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

――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阳光分类采购。扩大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限价采购范围。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完善省级采购平台功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中标、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管。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健康环境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落实住建部、省政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山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及改厕。制订《山西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规划(2017-2020年)》,启动省、市级健康城镇试点建设,开展健康城镇建设试点评价工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2.加强健康环境治理

落实“气十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控煤、治污、管车、降尘”重点任务,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工作力度。落实“水十条”、“土十条”,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继续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加快排污许可制步伐。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制定出台《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制定《2017年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我省特色食品监测工作。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继续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县乡村一体化试点扩展到50%的县(市、区)。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省、市、县分级抽检机制,突出对食品、高风险药械进行抽验。开展对食品药品重点品种、区域、单位、行为四项整治。对乳制品、白酒、肉制品、食醋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大型餐饮单位、大中专院校食堂建立追溯系统。

4.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

——制定全省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实施安全生产咨询日、三晋安全行、“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全省安全生产考核办法,修订并下达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编制出台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步实现监管重点企业和安监部门间的数据联网。

——制定我省2017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标准,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开展驻晋中央、省属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专项检查。督促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企业采取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粉尘危害。力争到2017年底,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70%以上,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70 %以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率分别达到75%以上。

5.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开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每月对五类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和驾驶员审验、降级、安全教育进行摸底排查,推进车驾管业务监管中心建设,加大分析和通报核查。努力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制定出台全省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指导意见,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改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省内企业消费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强化国家、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适时开展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和陆空立体紧急医学救援融合演练。健全疫情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高效、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

——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执业监管和惩戒责任体系。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过程执法记录和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建立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加强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工作。完善口岸出入境通道传染病快速检测工作机制,提高口岸重点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依托太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建立卫生检疫实验室,提升卫生检疫执法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口岸核生化监测排查工作机制。

(五)进一步发展健康产业

1.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落实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发展健康服务业。启动执业医师按区域注册和民营医院信用评级试点工作。

——支持第三方医学检验、影像、健康体检等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支持服务机构,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

2.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健康产业,建设健康产业园,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运动康复深度融合。围绕“造商引智”,打造健康产业先进生产力要素聚集平台的核心目标,进行入园入区企业项目的筛选征集,为打造完整的健康服务生态圈奠定基础。对发展潜力巨大、专利技术密集、爆发性强、附加值高,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标杆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土地、税收、资金、人才、市场等全方位的引导对接服务,吸引有知识创新和技术专利的创业团队入园入区干事创业。

——继续推进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全力打造“山西护工”特色品牌。

3.大力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制定出台《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方案》。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优化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落地政策。简化健身休闲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运营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引领带动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4.大力发展医药产业

    ——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现代医药产业2017年行动计划》、《医药工业2017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调研生物产业前沿技术,面向全社会征集生物产业技术发展建议,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凝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充分发挥技术改造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现有生产线提档升级、创新工艺技术、丰富品种结构、推动智能制造,引导企业提升投资效率。

(六)进一步强化健康扶贫

1.强化健康扶贫能力建设

――推进金融支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带动贫困地区政府落实办医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合理定位各类乡镇卫生院的功能,采取乡镇卫生院定期巡回医疗、邻村卫生室代管等方式,解决无卫生室村落居民的日常看病就医问题。

――采取“组团式”精准帮扶工作。在重点县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医生团队蹲点帮扶和重点专科建设,确保以上贫困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在1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医院开展妇产科和儿科巡回医疗。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义诊活动。所有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医院实现远程医疗。

2.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医疗救助给予补助,完善门诊大额疾病补偿政策,逐步提高门诊大额疾病待遇水平。实施符合条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门诊补偿政策,提高慢性疾病门诊报销比例。

——推动我省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将起付线从1万元降到5千元。整合资金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

――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取消贫困人口住院预付金。整合数据平台,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医疗救助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进行“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暂不能实现“一站式”结算的,实行定点医院垫付、定期联审、统一结算的方式,降低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3.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服务质量

――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对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确保国家规定的9类大病患者先行得到救治。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一批,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到90%。通过医疗救助、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兜底保障一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结核病防治。加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报告及救治救助。加强贫困地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2017年底,力争有1个贫困县创建成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力争50%的贫困县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每县至少新创建1个健康支持性环境。新增5个贫困县开展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和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做好贫困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对36个贫困县301673名健康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继续实施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积极鼓励贫困县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在贫困地区开展水质常规指标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七)进一步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健康领域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城市公立医院6月底前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完善补偿机制。公布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创建力度。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

——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唯一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降低管理运行和医疗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级诊疗新秩序。

2.深化健康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2017年力争完成百千万卫生人才首轮培养任务。建立卫生领域晋籍人才联系机制,继续举办我省北京、上海、广州招才引智大会。巩固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评估。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2017年计划培养270人。组织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7年计划培训211人。

——卫生系列各级别职称评价一律取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除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甲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外,其他人员一律取消外语考试要求。基层高级职称评价取消论文限制。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工作下放到各市。

3.深化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转化平台建设,起草完成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认定管理办法。启动2-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启动5-10个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鼓励科研实验室开放共享。积极争取申报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围绕我省重大慢性病、高发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等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省内医疗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4.深化健康信息化体系建设

――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制定《山西省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应用试点,探索通过大数据提升医学科研、精准医疗、成果转化和设备研发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

――初步建成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框架体系,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统一、融合共享。发挥“互联网+”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每个市至少建设1个远程诊疗分中心;完善预约诊疗平台,探索并规范开展在线支付,方便群众就医。推进各级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不断加大远程医疗覆盖面。积极推动居民健康卡应用。

5.深化健康法治体系建设

——贯彻实施国家健康法律法规和健康政策。加强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地方立法。制修订《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山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山西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6.深化健康筹资体系建设

——加快全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健全政府健康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投入力度。完善资金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7.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建设

——落实我省卫生计生委与俄罗斯传统医疗委员会关于卫生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山西省针灸医院圣彼得堡中医院。落实我省卫生计生委与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市卫生部关于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各项合作协议,并组团出访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我省中医药“走出去”。

三、进度安排

(一)4月中旬,各市、县(市、区)制订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备案。

(二)4月底,全面启动2017年行动计划。各市实行进度月报制度。省卫生计生委对各市进度进行月通报。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通报机制。

(三)8月,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开展联合督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经验,帮助解决问题,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省。

(四)12月,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联合考核评估,对各市、各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结合平时工作、平时督查综合打分,打分情况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任务和2017年行动计划工作纳入财政覆盖范围。省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市级政府要重点抓好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县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岗位、责任人。

(二)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建立平时工作、平时督导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各市、县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健全奖惩激励制度,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视觉进行宣传报道,加强对各行业干部职工、基层干部群众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健康山西建设的浓厚氛围。





返回

规划计划

搜索 导航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5-08 15:05: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晋卫发〔2017〕14号


各相关委、办、厅、局,各市卫生计生委:

    4月24日,经省政府同意,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由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现将全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制定有效措施,尽快抓紧落实,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2017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实施《“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健康山西建设,明确2017年工作重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健康山西的要求,坚持“六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强化健康扶贫,加快健康山西建设步伐,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全省人民健康。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

1.构架大健康教育体系

——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为基础,以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平台,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基层计生协会为延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健康教育体系。创建2个国家级、9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2.5%。

——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评先选优和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纳入医师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范围。组建山西健康科普专家团队,建立健康山西科普专家库。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全省中小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在校生常规健康体检和各高校新生入学体检工作,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

2.强化塑造健康行为

――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合理膳食指南。启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开展“全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行动”。制定《山西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意见》,构建全省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制度,实现县级精神科(门诊)全覆盖。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逐步扩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加强学校控烟健康教育,认真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逐步降低。

――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要基本形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70%以上。加强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全省村居、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推动全民健身“6565四级工程”建设。加大体育器材安装和场地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市、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城市街道、社区、乡(镇)室外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办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增设医学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等培训内容。

——制定《山西省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研究针对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医体结合方案。

——制订山西省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7—2020年)。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体教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平台,促进全省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在全省开展争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全省大中学生篮球、排球、健美操等十六项体育比赛。

(二)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

1.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调整并及时下达国家项目经费,落实地方政府配套经费。

――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接种服务,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努力达到95%。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报告、救治、管理水平。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冷链设备温度监控全覆盖。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为全省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继续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项目。每市、县均要至少建立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市至少创建1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全省创建100个规范化基层妇女儿童保健门诊,力争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县。开展母婴保健技术规范管理年活动,在全省推广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探索涵盖婚育健康全过程的服务管理模式。

2.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落实“十三五”健康和卫生领域重大发展规划,加强健康扶贫、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疑难病症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等工程建设。

――出台《山西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7-2020)》,构建与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省公共卫生中心和省职业病防治院项目落地。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尽快投用。

――启动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在全省创建一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实施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抓好1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设20个国家级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基地,实施心肺复苏科普进万家精准健康工程。

3.不断强化中医药体系建设

――广泛学习宣传《中医药法》,贯彻落实我省中医药发展各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建设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推广网络。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数据库。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山西中医药大学去筹工作,完成第二批山西省名中医评选。推进中医药传承,建设好一批国医大师、学术流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基层中医馆。

4.不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考核机制,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人群纳入健康管理范围,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创建,积极开展具有我省特色的“关爱女孩行动”。

——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强化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病多发病干预力度,保障妇女健康。

――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建设,鼓励和引导闲置床位较多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或护理院,推进村卫生室与乡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试点,重点扶持培养一批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项目。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入保,在全省推广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权益,实现医养结合机构平安运行。规划建设以老年康复和老年科全科为核心特色的二级康复医院,和以慢性病管理为特色的一级综合医院,服务社区老年人。全省30%三级综合医院、10%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以及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

――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制定出台《山西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在全省启动残疾预防重点干预项目,为3000名0-6岁初筛阳性儿童提供残疾复筛和诊断服务,对2.5万名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为7000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为10万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保障

1.建立健全医保体系

——推进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六统一”。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由县级统筹提高到市级统筹。不断提升全民医保实际报销比例。

——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保按病种付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达到100种以上。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对接,基本实现我省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推进个人税优健康险发展。探索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开展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试点工作。

2.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体系

——落实基本药物配备和优先使用制度,对县域内药品供应保障实行“五统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率以市为单位整体不低于90%,力争达到95%。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

――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阳光分类采购。扩大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限价采购范围。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完善省级采购平台功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中标、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管。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健康环境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落实住建部、省政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山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及改厕。制订《山西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规划(2017-2020年)》,启动省、市级健康城镇试点建设,开展健康城镇建设试点评价工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2.加强健康环境治理

落实“气十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控煤、治污、管车、降尘”重点任务,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工作力度。落实“水十条”、“土十条”,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继续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加快排污许可制步伐。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制定出台《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制定《2017年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我省特色食品监测工作。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继续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县乡村一体化试点扩展到50%的县(市、区)。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省、市、县分级抽检机制,突出对食品、高风险药械进行抽验。开展对食品药品重点品种、区域、单位、行为四项整治。对乳制品、白酒、肉制品、食醋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大型餐饮单位、大中专院校食堂建立追溯系统。

4.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

——制定全省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实施安全生产咨询日、三晋安全行、“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全省安全生产考核办法,修订并下达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编制出台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步实现监管重点企业和安监部门间的数据联网。

——制定我省2017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标准,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开展驻晋中央、省属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专项检查。督促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企业采取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粉尘危害。力争到2017年底,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70%以上,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70 %以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率分别达到75%以上。

5.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开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每月对五类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和驾驶员审验、降级、安全教育进行摸底排查,推进车驾管业务监管中心建设,加大分析和通报核查。努力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制定出台全省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指导意见,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改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省内企业消费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强化国家、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适时开展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和陆空立体紧急医学救援融合演练。健全疫情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高效、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

——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执业监管和惩戒责任体系。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过程执法记录和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建立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加强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工作。完善口岸出入境通道传染病快速检测工作机制,提高口岸重点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依托太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建立卫生检疫实验室,提升卫生检疫执法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口岸核生化监测排查工作机制。

(五)进一步发展健康产业

1.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落实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发展健康服务业。启动执业医师按区域注册和民营医院信用评级试点工作。

——支持第三方医学检验、影像、健康体检等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支持服务机构,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

2.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健康产业,建设健康产业园,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运动康复深度融合。围绕“造商引智”,打造健康产业先进生产力要素聚集平台的核心目标,进行入园入区企业项目的筛选征集,为打造完整的健康服务生态圈奠定基础。对发展潜力巨大、专利技术密集、爆发性强、附加值高,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标杆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土地、税收、资金、人才、市场等全方位的引导对接服务,吸引有知识创新和技术专利的创业团队入园入区干事创业。

——继续推进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全力打造“山西护工”特色品牌。

3.大力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制定出台《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方案》。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优化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落地政策。简化健身休闲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运营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引领带动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4.大力发展医药产业

    ——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现代医药产业2017年行动计划》、《医药工业2017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调研生物产业前沿技术,面向全社会征集生物产业技术发展建议,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凝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充分发挥技术改造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现有生产线提档升级、创新工艺技术、丰富品种结构、推动智能制造,引导企业提升投资效率。

(六)进一步强化健康扶贫

1.强化健康扶贫能力建设

――推进金融支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带动贫困地区政府落实办医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合理定位各类乡镇卫生院的功能,采取乡镇卫生院定期巡回医疗、邻村卫生室代管等方式,解决无卫生室村落居民的日常看病就医问题。

――采取“组团式”精准帮扶工作。在重点县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医生团队蹲点帮扶和重点专科建设,确保以上贫困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在1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医院开展妇产科和儿科巡回医疗。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义诊活动。所有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医院实现远程医疗。

2.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医疗救助给予补助,完善门诊大额疾病补偿政策,逐步提高门诊大额疾病待遇水平。实施符合条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门诊补偿政策,提高慢性疾病门诊报销比例。

——推动我省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将起付线从1万元降到5千元。整合资金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

――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取消贫困人口住院预付金。整合数据平台,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医疗救助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进行“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暂不能实现“一站式”结算的,实行定点医院垫付、定期联审、统一结算的方式,降低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3.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服务质量

――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对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确保国家规定的9类大病患者先行得到救治。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一批,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到90%。通过医疗救助、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兜底保障一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结核病防治。加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报告及救治救助。加强贫困地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2017年底,力争有1个贫困县创建成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力争50%的贫困县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每县至少新创建1个健康支持性环境。新增5个贫困县开展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和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做好贫困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对36个贫困县301673名健康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继续实施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积极鼓励贫困县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在贫困地区开展水质常规指标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七)进一步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健康领域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城市公立医院6月底前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完善补偿机制。公布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创建力度。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

——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唯一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降低管理运行和医疗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级诊疗新秩序。

2.深化健康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2017年力争完成百千万卫生人才首轮培养任务。建立卫生领域晋籍人才联系机制,继续举办我省北京、上海、广州招才引智大会。巩固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评估。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2017年计划培养270人。组织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7年计划培训211人。

——卫生系列各级别职称评价一律取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除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甲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外,其他人员一律取消外语考试要求。基层高级职称评价取消论文限制。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工作下放到各市。

3.深化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转化平台建设,起草完成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认定管理办法。启动2-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启动5-10个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鼓励科研实验室开放共享。积极争取申报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围绕我省重大慢性病、高发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等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省内医疗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4.深化健康信息化体系建设

――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制定《山西省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应用试点,探索通过大数据提升医学科研、精准医疗、成果转化和设备研发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

――初步建成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框架体系,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统一、融合共享。发挥“互联网+”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每个市至少建设1个远程诊疗分中心;完善预约诊疗平台,探索并规范开展在线支付,方便群众就医。推进各级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不断加大远程医疗覆盖面。积极推动居民健康卡应用。

5.深化健康法治体系建设

——贯彻实施国家健康法律法规和健康政策。加强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地方立法。制修订《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山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山西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6.深化健康筹资体系建设

——加快全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健全政府健康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投入力度。完善资金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7.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建设

——落实我省卫生计生委与俄罗斯传统医疗委员会关于卫生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山西省针灸医院圣彼得堡中医院。落实我省卫生计生委与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市卫生部关于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各项合作协议,并组团出访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我省中医药“走出去”。

三、进度安排

(一)4月中旬,各市、县(市、区)制订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备案。

(二)4月底,全面启动2017年行动计划。各市实行进度月报制度。省卫生计生委对各市进度进行月通报。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通报机制。

(三)8月,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开展联合督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经验,帮助解决问题,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省。

(四)12月,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联合考核评估,对各市、各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结合平时工作、平时督查综合打分,打分情况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任务和2017年行动计划工作纳入财政覆盖范围。省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市级政府要重点抓好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县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岗位、责任人。

(二)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建立平时工作、平时督导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各市、县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健全奖惩激励制度,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视觉进行宣传报道,加强对各行业干部职工、基层干部群众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健康山西建设的浓厚氛围。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