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聚焦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锚定“双碳”目标,山西全力打好节能降碳攻坚战

发布时间: 2025-09-24 10:06   发布人:   文章来源: 山西政府网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我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借助政策推动与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自2023年12月被确定为山西省创建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试点单位以来,这座年产360万吨的矿井正实现绿色蜕变:吨煤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超20%,智能变频电机和余热回收系统悄悄把原煤生产电耗“压”到了每小时34千瓦时。工人们笑着说:“以前拼产量,现在比的是谁的生产方式更‘绿色’!”

钢铁与焦化产业的深度耦合,是减污降碳的重要突破口。“钢化联产”的模式通过整合钢铁生产与化工生产流程,将以往被废弃的煤气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以化固碳”。

《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钢焦化氢”等一体化循环发展,延伸“钢—焦—化—氢”产业链。晋南钢铁集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这家企业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钢铁生产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以及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不再被简单燃烧或放散,而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生产乙二醇、液化天然气(LNG)等化工产品。仅这一过程,每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6万吨。更具创新性的是,产业链中产生的氢气被用于高炉喷吹,减少焦炭和煤粉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与碳排放;提纯后纯度达99.999%的氢气,还能满足氢能重卡的加氢需求,目前其氢能运输网络每天可加氢9000千克,服务300辆氢能汽车。这种“钢铁+化工+氢能”的融合模式,让晋南钢铁吨钢碳排放控制在1.4吨以下,不仅斩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来自省能源局的信息显示,我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扎实推进各领域节能降耗,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其成效主要体现在:

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十四五”前4年累计下降12.7%,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86.6%,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稷山县成为全国首个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县,形成可复制、能借鉴、易推广的稷山模式。“两高一低”项目清单化管理、晋城用能预算管理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示范案例。

煤炭消费有效控制。有序推动落后煤电机组关停淘汰,推动“三改联动”应改尽改,降低度电煤耗,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7000万千瓦。在重点地区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大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691.52万户,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目标,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十四五”前4年,全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累计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

充电设施加速建设。全省共建成换电站123座、公共充电站8847座、公共充电桩9.5万台,桩车比达到1:7,基本满足70万台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在北方省份中率先实现公共充电桩乡镇(街道)全覆盖。

成绩代表的是以往,展望未来,我省将继续坚持绿色、智慧、节约的用能导向,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大力推进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新技术迭代。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深化电能替代,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山西,这片曾经以“煤”为荣的土地,正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走出一条能源大省的节能降碳之路。




返回

时政要闻

搜索 导航

【聚焦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锚定“双碳”目标,山西全力打好节能降碳攻坚战

发布时间: 2025-09-24 10:06: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山西政府网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我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借助政策推动与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自2023年12月被确定为山西省创建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试点单位以来,这座年产360万吨的矿井正实现绿色蜕变:吨煤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超20%,智能变频电机和余热回收系统悄悄把原煤生产电耗“压”到了每小时34千瓦时。工人们笑着说:“以前拼产量,现在比的是谁的生产方式更‘绿色’!”

钢铁与焦化产业的深度耦合,是减污降碳的重要突破口。“钢化联产”的模式通过整合钢铁生产与化工生产流程,将以往被废弃的煤气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以化固碳”。

《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钢焦化氢”等一体化循环发展,延伸“钢—焦—化—氢”产业链。晋南钢铁集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这家企业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钢铁生产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以及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不再被简单燃烧或放散,而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生产乙二醇、液化天然气(LNG)等化工产品。仅这一过程,每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6万吨。更具创新性的是,产业链中产生的氢气被用于高炉喷吹,减少焦炭和煤粉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与碳排放;提纯后纯度达99.999%的氢气,还能满足氢能重卡的加氢需求,目前其氢能运输网络每天可加氢9000千克,服务300辆氢能汽车。这种“钢铁+化工+氢能”的融合模式,让晋南钢铁吨钢碳排放控制在1.4吨以下,不仅斩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来自省能源局的信息显示,我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扎实推进各领域节能降耗,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其成效主要体现在:

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十四五”前4年累计下降12.7%,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86.6%,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稷山县成为全国首个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县,形成可复制、能借鉴、易推广的稷山模式。“两高一低”项目清单化管理、晋城用能预算管理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示范案例。

煤炭消费有效控制。有序推动落后煤电机组关停淘汰,推动“三改联动”应改尽改,降低度电煤耗,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7000万千瓦。在重点地区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大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691.52万户,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目标,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十四五”前4年,全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累计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

充电设施加速建设。全省共建成换电站123座、公共充电站8847座、公共充电桩9.5万台,桩车比达到1:7,基本满足70万台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在北方省份中率先实现公共充电桩乡镇(街道)全覆盖。

成绩代表的是以往,展望未来,我省将继续坚持绿色、智慧、节约的用能导向,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大力推进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新技术迭代。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深化电能替代,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山西,这片曾经以“煤”为荣的土地,正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走出一条能源大省的节能降碳之路。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