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以制度添保障,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激活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 2025-09-11 11:06   发布人:   文章来源: 山西政府网

聚焦“不敢转”“不会转”,力促“转成功”“转得好”,我省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通道,为成果转化加油加力。从2024年开始,我省选定多家省属高校试点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更加完备,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高校创新要素富集,创新能力强劲,但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一些掣肘。由于职务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一旦定价低或转化失败,就有可能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产生了“不敢转”等问题。为解开“绑绳”、打破“藩篱”,太原科技大学出台政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在优惠政策吸引下,该校22个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艾微科光团队负责人郭锐说:“这项改革构建‘先赋权后转化’的路径,为科研成果顺利转化清除了机制障碍。”

太原理工大学等试点高校也推出了类似举措。“试点高校教师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不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对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其减值及破产清算等处置,由试点高校自主决定,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旨在鼓励试点高校,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立足优势学科和团队,遴选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还择优对落地转化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以制度添保障,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蹚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难题。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副教授张会新和团队成立中北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并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技术及标准。“三项改革”让张会新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干劲儿更足了,他说:“试点高校里从事技术转移的人才,只要有过硬的转移成果效益,也能评职称。”过去,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体现得并不充分,影响了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三项改革”建立符合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特点的专门人才评价制度,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破除“四唯”倾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教师,可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社会服务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这些举措有助于拓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职称通道,培养、吸引、凝聚一批优秀技术转移人才,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落地山西。

“敢转”还得“会转”。对许多科研人员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是新领域、新挑战。破解“不会转”难题,提高转化效率,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三项改革”允许试点高校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国有股权纳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围,相关资产处置等事项由高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这一政策出台后,中北大学制定“三项改革”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投资退出制度、科研人员分配比例等。张会新认为,支持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既有利于出资公司,也有利于参与教师,能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催化剂”作用。

我省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拿出真招、实招、硬招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清障”“护航”,促成一项项科技成果从高校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这一年来,我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排名提升5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93.7亿元,同比增长33.65%。




返回

时政要闻

搜索 导航

以制度添保障,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激活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 2025-09-11 11:06: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山西政府网  

聚焦“不敢转”“不会转”,力促“转成功”“转得好”,我省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通道,为成果转化加油加力。从2024年开始,我省选定多家省属高校试点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更加完备,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高校创新要素富集,创新能力强劲,但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一些掣肘。由于职务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一旦定价低或转化失败,就有可能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产生了“不敢转”等问题。为解开“绑绳”、打破“藩篱”,太原科技大学出台政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在优惠政策吸引下,该校22个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艾微科光团队负责人郭锐说:“这项改革构建‘先赋权后转化’的路径,为科研成果顺利转化清除了机制障碍。”

太原理工大学等试点高校也推出了类似举措。“试点高校教师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不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对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其减值及破产清算等处置,由试点高校自主决定,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旨在鼓励试点高校,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立足优势学科和团队,遴选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还择优对落地转化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以制度添保障,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蹚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难题。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副教授张会新和团队成立中北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并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技术及标准。“三项改革”让张会新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干劲儿更足了,他说:“试点高校里从事技术转移的人才,只要有过硬的转移成果效益,也能评职称。”过去,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体现得并不充分,影响了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三项改革”建立符合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特点的专门人才评价制度,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破除“四唯”倾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教师,可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社会服务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这些举措有助于拓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职称通道,培养、吸引、凝聚一批优秀技术转移人才,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落地山西。

“敢转”还得“会转”。对许多科研人员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是新领域、新挑战。破解“不会转”难题,提高转化效率,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三项改革”允许试点高校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国有股权纳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围,相关资产处置等事项由高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这一政策出台后,中北大学制定“三项改革”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投资退出制度、科研人员分配比例等。张会新认为,支持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既有利于出资公司,也有利于参与教师,能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催化剂”作用。

我省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拿出真招、实招、硬招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清障”“护航”,促成一项项科技成果从高校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这一年来,我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排名提升5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93.7亿元,同比增长33.65%。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