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织就“生命防护网”

发布时间: 2025-08-11 11:53   发布人:   文章来源: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近年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强基降耗、提质增效、智管赋能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持续深耕、砥砺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一是学科强基、质控升级。“终于可以回家了!”35岁的小张听到可以出院的消息时,微笑着说。此前,小张在建筑工地高空作业时失足坠落,被4根拇指粗的钢筋穿透身体,生命垂危。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多学科专家紧急联合抢救,通过手术取出钢筋且未伤及重要器官。术后,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攻克感染、肠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关口。经过2个多月精心治疗,小张康复出院。

类似的“生命奇迹”在医院时常上演。重症医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引擎,在重症医学领域持续深耕,从最初的4张床位、9名医护人员,发展到现在的38张床位、68名医护人员,年收治危重症患者1500名,抢救成功率从70%跃升至85%。重度挤压伤患者、羊水栓塞产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严重车祸伤患者……数以万计的急危重症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

重症医学科高效统筹救治能力提升与质控体系全流程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创新推出涵盖患者满意度、治疗有效率、费用控制率及医护认同度的系统性优化方案。从药品规范使用到内控机制建设,从床旁动态监测到精准用药方案,从耗材全周期管理到医保收费合规,每个环节均设置严格的标准化要求。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效果及费用支出实施动态追踪管控,重症医学科实现了从“经验救治”到“精准质控”,从“疾病治疗”到“全人照护”的转型跨越。

二是硬件提质、数据赋能。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引入国内先进的重症信息化系统,将呼吸机、监护仪和血滤机等仪器设备的数据整合在统一平台,通过数据管理体系的逐步优化,以及引进人工智能参与医疗辅助决策等手段,实现了重症早期预警、质量控制和院感防控全周期闭环管理,有力地推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配备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重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

三是以人为本、双轮驱动。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在打造区域重症医学领军团队方面持续发力。重症医学科细分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心脏重症和脓毒症休克四个亚专业,形成“专科细分、精准培养”的人才发展格局。成立亚专业护理小组,目前已培养14名国家级和省级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科室常态化派驻医护人员在国内各大医院学习深造,着力培养基本功深厚、专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学习型科室建设为抓手,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申报科研课题,推动个人成长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返回

市县动态

搜索 导航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织就“生命防护网”

发布时间: 2025-08-11 11:53: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近年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强基降耗、提质增效、智管赋能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持续深耕、砥砺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一是学科强基、质控升级。“终于可以回家了!”35岁的小张听到可以出院的消息时,微笑着说。此前,小张在建筑工地高空作业时失足坠落,被4根拇指粗的钢筋穿透身体,生命垂危。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多学科专家紧急联合抢救,通过手术取出钢筋且未伤及重要器官。术后,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攻克感染、肠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关口。经过2个多月精心治疗,小张康复出院。

类似的“生命奇迹”在医院时常上演。重症医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引擎,在重症医学领域持续深耕,从最初的4张床位、9名医护人员,发展到现在的38张床位、68名医护人员,年收治危重症患者1500名,抢救成功率从70%跃升至85%。重度挤压伤患者、羊水栓塞产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严重车祸伤患者……数以万计的急危重症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

重症医学科高效统筹救治能力提升与质控体系全流程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创新推出涵盖患者满意度、治疗有效率、费用控制率及医护认同度的系统性优化方案。从药品规范使用到内控机制建设,从床旁动态监测到精准用药方案,从耗材全周期管理到医保收费合规,每个环节均设置严格的标准化要求。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效果及费用支出实施动态追踪管控,重症医学科实现了从“经验救治”到“精准质控”,从“疾病治疗”到“全人照护”的转型跨越。

二是硬件提质、数据赋能。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引入国内先进的重症信息化系统,将呼吸机、监护仪和血滤机等仪器设备的数据整合在统一平台,通过数据管理体系的逐步优化,以及引进人工智能参与医疗辅助决策等手段,实现了重症早期预警、质量控制和院感防控全周期闭环管理,有力地推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配备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重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

三是以人为本、双轮驱动。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在打造区域重症医学领军团队方面持续发力。重症医学科细分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心脏重症和脓毒症休克四个亚专业,形成“专科细分、精准培养”的人才发展格局。成立亚专业护理小组,目前已培养14名国家级和省级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科室常态化派驻医护人员在国内各大医院学习深造,着力培养基本功深厚、专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学习型科室建设为抓手,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申报科研课题,推动个人成长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line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